中赫的“阴损招”与恒大“金元足球”之祸_国安俱乐部_中国_中超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0-28 13:13:15阅读次数:0

图片

这两天,最让北京球迷——甚至全国关心中超的球迷——震惊和愤怒的,大概就是中赫集团对北京国安俱乐部的那一波“神操作”了。

中赫把国安俱乐部作为资产抵押给了某信托。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别的企业如果想要接盘,必须先替中赫清偿债务。这一手操作,几乎把谈判的余地全都堵死。

国安作为首都体育的金字招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中赫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使出这么一招“阴损”的棋。你想救国安?行,先拿钱救中赫;只想接手国安而不管中赫?门儿都没有。

图片

更让人无奈的是,现在接手国安几乎没有任何利益可图。球队本身创造不了盈利,真正的盈利点——球场的运营权,以及工体地下空间配套的商业运营——都攥在中赫手里。如果有企业要接手,不仅要帮中赫还债,还要再从中赫手里买回那些运营权。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球队问题了,而是一盘错综复杂的资本棋局。

说到资本棋局,就不得不提前些年恒大带起的“金元足球”风潮。很多人把如今的中超困境归咎于恒大,说它的烧钱模式对中国足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一支排名倒数的俱乐部,从球员薪资到各级梯队的投入,一年动不动就要接近一个“小目标”。稍微懂点生意的人都明白,在中国,有国资背景的企业拿到大项目的概率几乎是99%,民企大多只能做分包商。当然,有极强竞争力的民企也不少,但谁会愿意把钱投在一个毫无收益的项目上?像华为、中芯、寒武纪这样的优质民企,资金得用在研发上,否则一不小心就被淘汰。

图片

而有国资背景的俱乐部,目前也就排名前五的那些。他们有钱,但也有问责和追责机制,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任性烧钱。

回想恒大、权健、上港、申花、万达那些年疯狂烧钱,导致欧洲、南美的俱乐部都把中超当“肥羊”,球员转会费水涨船高。如今中超俱乐部手头紧了,再也买不到那种能一人带飞全队的球星了。

那中国足球的出路到底在哪?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青少年培养体系的完善上。 尤其是中小俱乐部,必须把梯队建设作为核心。只要球队不降级,就静下心来培养自己的年轻球员。就像徐根宝当年说的,只要能培养出一两个武磊,不仅是为中国足球做贡献,还能通过转会收入反哺俱乐部。

图片

但现在的问题是:消除“金元足球”的负面影响,到底需要多少年?

也有人不认同把锅全甩给恒大。他们认为,恒大至少让中超重新获得了关注。在恒大崛起之前,中超门票送人都没人看,国家队在亚洲赛场年年“惨案”,是恒大帮中国足球找回了一点信心和脸面。

这就好比邻居借钱充大佬,你也要跟着借?明明可以老老实实做好本分,偏要跟风,失败了又回头骂人。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职业。

图片

那几年行情好的时候,怎么不老老实实搞青训、做市场、卖人赚钱,非要去跟风砸钱?现在怪谁?

职业联赛,一点也不职业;职业俱乐部,也一点也不职业。从球队管理到裁判执法,昨天的几场联赛踢得有多丑陋,大家都看到了。这样的环境,怎么能培养出健康的足球文化?

看看人家的苏超、村超,看看日本J联赛……我们是不是早已忘记了足球的初心?

图片

有时候真想问一句:中国足球,是不是解散了重来更好?

但我们知道,不可能。所以,只能在一片泥泞中,继续匍匐前进。

希望,总是在最深的绝望中,悄悄发芽。

图片

或许,只有当俱乐部真正把青训当作命脉,当管理者真正把职业当作信仰,当球员真正把踢球当作热爱——中国足球,才能走出这场漫长的寒冬。

而你我都知道,那一天,还远未到来。

但我们,依然在等待。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