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比2输了两场真难堪,海港和蓉城又战略性放亚冠,这选择确实既怂又实际_中超_联赛_比赛
两个0比2,四脚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种溃败并非实力悬殊的必然,而是球队主动选择的结果。 两队不约而同地轮换超过七成主力,美其名曰“备战周末联赛”。
01 尴尬之夜
比赛细节足以说明问题。 海港对阵町田泽维亚时,主帅穆斯卡特只派出四名主力首发,刘若钒、莱昂纳多等核心球员直到第60分钟才替补登场。
成都蓉城的轮换更加彻底。 面对马来西亚柔佛新山,徐正源将古尔芬克尔、费利佩等外援全部放在替补席,结果开场仅4分钟就丢球,整场比赛被对手牢牢掌控节奏。 赛后两位主帅的道歉如出一辙:穆斯卡特承认“球员因周末联赛分心”,徐正源则解释“球队存在伤病情况”。
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亚冠比赛与下一轮中超间隔四天。 职业球员完全有足够时间恢复体能,所谓的“体能瓶颈”更像是一个借口。
02 为何放弃
中超俱乐部选择放弃亚冠,背后是赤裸裸的经济账。 联赛冠军奖金高达3000万元,而亚冠小组出线的奖金仅约1200万元。 对于预算有限的中超俱乐部来说,保联赛显然是更实惠的选择。
当前中超争冠形势异常激烈。 海港周末要客场挑战山东泰山,蓉城则面对青岛西海岸,这两场比赛直接关系到冠军归属。 从教练的合同条款到俱乐部的绩效考核,重心都倾斜在国内赛场。 比如穆斯卡特的合同中,联赛夺冠自动续约的条款,远比亚冠成绩的奖金条款更有诱惑力。
与此同时,亚冠赛制与中超赛程存在天然冲突。 亚冠采用跨年赛制,而中超仍是春秋季赛制。 每年9-10月,当亚冠小组赛进入关键阶段,也正是中超争冠白热化之时。 这种结构性的矛盾,让双线作战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03 恶性循环
这种“战略性放弃”正在形成可怕的恶性循环。 由于中超球队连续在亚冠表现不佳,中超的亚冠名额已经从“3 1”缩减到“2 2”,下赛季还将再减少一个。 这意味着,未来能有机会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将越来越少。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球员成长。 当我们的俱乐部回避与日韩球队的真刀真枪较量,球员就失去了在高水平对抗中锻炼的机会。 国家队队员多数来自这些俱乐部,他们长期缺乏高质量洲际比赛历练,到了世预赛等重大比赛时,面对亚洲对手的快节奏和强对抗便会显得极不适应。
津媒的评论一针见血:所谓“战略性放弃”亚冠的做法实则短视,最终导致的将是自身竞技水平和竞争力的全面下滑。 北京国安在2019赛季放弃亚冠后,确实在国内联赛取得第二名并夺得足协杯冠军。 但这种“舍亚冠保联赛”的成功案例,反而强化了俱乐部的功利主义选择。
04 青训短板
中超球队的轮换阵容之所以不堪一击,根源在于青训体系的质量问题。 当海港和蓉城派出替补阵容时,场上球员明显无法适应亚冠的节奏和强度。 这与日本俱乐部形成鲜明对比,即便轮换阵容,J联赛球队的年轻球员也能保持相当的竞争力。
外援质量的下滑同样不容忽视。 随着“金元足球”退潮,中超外援的整体水平大幅下降。 昔日保利尼奥、奥斯卡级别的外援已成历史,如今的中超外援多数是百万欧元级别的“实用型”球员,他们无法像前辈那样凭一己之力改变战局。
中国足协在赛程协调上的无能为力,更是将俱乐部推入两难境地。 足协无法调整国内赛程为亚冠让路,俱乐部只能自力更生。 而在联赛保级、争冠等现实压力面前,放弃亚冠成为最便捷的选择。
球迷在看台上打出的标语写着:“我们来看亚冠,你们却给我们看替补席。 ” 当海港和蓉城的主力球员穿着替补背心坐在场边,而场上队员被对手完全压制时,这种讽刺的画面让人不禁要问:如果连挑战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战?
今晚,上海申花将迎来与首尔的亚冠比赛,随后他们要在联赛中对阵大连英博。 主帅斯卢茨基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是像同城对手一样“战略性放弃”,还是捍卫老牌豪门的尊严? 更重要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中超球队选择退缩,中国足球在亚洲赛场还能找回自己的位置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