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看16分!杨瀚森的战术价值,才是开拓者重建的最大惊喜_比赛_防守_青岛
那记三分穿心入网的瞬间,整个摩达中心仿佛都安静了一秒。随即,替补席上的毛巾开始疯狂挥舞,而场上的那个7号,那个来自中国的菜鸟中锋,只是攥了攥拳,眼神里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本该如此”的笃定。
124-123,波特兰开拓者在季前赛用一场1分的险胜,拿下了萨克拉门托国王。但这根本不是重点。
重点是,上一场打勇士,还在肌肉丛林里迷失方向、全场仅得2分的杨瀚森,今天,彻底撕掉了外界贴给他的所有温和标签。他活了,而且是以一种最蛮不讲理的方式,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如果你只看数据,杨瀚森全场砍下16分8篮板外加4次助攻,好像也算不上惊天动地。但篮球,从来都不是一门只看数据的冰冷科学。看过整场比赛的球迷都会明白,杨瀚森今天在场上扮演的角色,远比数据要来得震撼。他就像是这支重建中、一度打得杂乱无章的开拓者,突然被注入的战术润滑油,甚至是半个发动机。
上半场,说实话,挺让人揪心的。
开拓者打得还是老样子,单打、突分、失误,球员们就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杨瀚森在第一节末段被换上场,几乎没什么球权,除了一个二次进攻补篮拿到2分,几乎就是隐形人。那种感觉,和打勇士那场何其相似?进攻端融不进去,防守端被小个子后卫一步过,只能眼睁睁看着球队被国王压着打。社交媒体上,那些“CBA大杀器不过如此”、“水土不服”的论调,似乎又要开始发酵了。
转折点,就发生在第三节。
半场回来,主教练比卢普斯也不知道是死马当活马医,还是真的看到了什么,居然开始明确地围绕杨瀚森来打战术。这一变,场上的化学反应瞬间就被点燃了。最经典的一幕,杨瀚森在高位持球,一个极其逼真的投篮假动作,直接晃飞了国王队的防守球员,随即他一个不看人击地妙传,精准地找到了空切篮下的队友,后者轻松吃饼。
这一个球,就把杨瀚森的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是一个只会在篮下肉搏的传统中锋。他的球商,他的策应能力,是刻在骨子里的。
而真正让国王队防线崩溃的,是他的三分球。
当杨瀚森第一次在三分线外接到球,几乎没有犹豫就果断出手命中时,国王的教练组可能还觉得这是运气。但当他利用挡拆,熟练地外弹到弧顶,再次接球飙中一记三分后,整个国王队的防守体系都开始动摇了。他们的内线被迫要扩防到三分线,但杨瀚森的身高和出手点,又让他们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干扰。
更狠的是,这种外线威胁,彻底激活了开拓者全队的进攻。因为内线被杨瀚森拉空了,开拓者的后卫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突破空间,一次又一次地杀向篮筐。整个第三节,开拓者的进攻行云流水,一举扭转了颓势。杨瀚森单节就轰下11分,那个上一场还在NBA对抗强度下显得步履维艰的青岛男孩,突然之间就找到了自己的比赛节奏。
这,就是现代篮球最推崇的“空间型五号位”的价值。他不需要你像奥尼尔一样凿烂内线,但他能用一手投射,撬动对手整条防线,让队友打得更舒服。这种战术价值,是那些只看“得分”和“篮板”的球迷,永远无法理解的。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他的问题。第四节最后时刻,当国王队开始上身体、玩命撕咬时,杨瀚森在防守端的脚步移动和对抗能力不足的弱点,还是暴露了出来。他连续被对手的小个阵容针对,这也是为什么决胜时刻他被换下场的原因。他还很年轻,他的身体还需要时间去适应NBA级别的对抗,这是他未来必须死磕的功课。
但瑕不掩瑜。
这场比赛,杨瀚森至少证明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
第一,他完全有能力在NBA级别的比赛中,扮演一个可靠的战术轴心。他的传球视野和篮球智商,是这支年轻的开拓者队内稀缺的资源。他让一支看起来没什么章法的球队,开始打得“合理”了。
第二,他的三分投射能力,不是在训练馆里摆拍的,而是能真刀真枪拿到赛场上当武器用的。这个技能,就是他能在NBA安身立命的最大本钱。在一个小球时代,一个能投三分、能策应的大个子,是任何一个主教练都无法拒绝的诱惑。
一场季前赛的爆发,说明不了太多问题。但对于所有关注杨瀚森的中国球迷来说,这无疑是一针强心剂。我们看到了他迷茫过,也看到了他调整过来的速度。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适应这个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别急,给他一点时间,这个来自东方的“高炮台”,也许真的能给波特兰,也给中国篮球,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