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选帅惨遭暴击,直接错失一位最理想候选人,既要又要还要真不行_正源_主帅_薪资
近日,韩国媒体曝出一条引人关注的消息:中国足协曾考虑邀请成都蓉城主帅徐正源执掌中国男足,但由于薪资谈不拢,这一计划最终搁浅。
据悉,中国足协给出的报价是年薪150万美元,而徐正源的心理预期至少在300万美元以上,双方差距太大,谈判因此陷入僵局,最终徐正源也果断拒绝了邀请。
从综合能力来看,徐正源无疑是国足理想的候选人之一。他的战术体系严谨细致,对中国足球环境也非常了解,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在中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执教成都蓉城近五年,他将一支原本中游水平的球队,逐步打造成有争冠实力的劲旅。面对上海海港、山东泰山等强队时,他总能准确找出对手弱点,临场指挥灵活多变,即使主力受伤,也能通过战术调整赢得比赛。这样的执教能力,恰恰是如今国足最缺乏的。
不过,薪资谈判的破裂也揭示了一个现实问题。中国足协的150万美元预算,不仅包括主教练的薪水,还要覆盖助教、体能教练等整个教练团队的费用。扣除这些后,主帅能拿到的收入可能只有80万美元左右。而徐正源提出的300万美元,虽然高出足协的承受范围,却并非离谱——毕竟,目前韩国国家队主帅的年薪高达350万欧元。
除了薪资因素,徐正源拒绝的另一大原因是“风险太高”。执教国足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和艰巨的任务,以国足目前的整体实力,要在短时间内拿出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再加上合同中往往会设有“成绩不达标自动解约”的条款,既要面对舆论压力,又可能随时下课,薪水还不高,徐正源自然不会轻易接手。
事实上,徐正源的拒绝,也正反映出国足选帅的尴尬现状。足协希望找到一个既懂亚洲足球、又拥有先进战术理念、同时还能接受较低薪水的教练,但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理想型几乎不存在。在市场规律面前,低预算很难换来高水平主帅。就拿前北京国安主帅施密特来说,他同样熟悉中超,但其薪资要求早已超出足协的预算。
要想真正吸引合适的主帅,中国足协或许该在预算上更有诚意。否则,这样的选帅困境只会一再重演,优秀的候选人也会一个个错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