喟叹“鱼缸”之外,曼联需要一点逆向思维_霍伊伦德_球员_欧冠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10-05 01:12:38阅读次数:0

欧冠联赛阶段第二轮,曼联租将霍伊伦德梅开二度。一时间似乎C罗痛斥曼联的“鱼缸论”又得到了验证——球员离开曼联,就会咸鱼翻生、谷底反弹。而曼联自身的复兴,似乎遥遥无期。但是喟叹”鱼缸”之外,其实也要分析一下细节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活鱼”才配上桌,谨防“幸存偏差”】

无论是“三分钟解读”的短视频,还是六七字占满头版的大标题,都乐于尽可能的将事情简单化、脸谱化,非黑即白、非忠即奸。“离开曼联,生涯反弹”是基于一些球员生涯经历提炼出的噱头,但未必是普遍性的事实规律。

就拿最新的一条“活鱼”霍伊伦德来说,本周欧冠上他的确对阵葡萄牙体育梅开二度;但是就在几天之前的意甲联赛,在多打一人、形成围攻的情况下,霍伊伦德却终究颗粒无收,73分钟就被草草换下。难道曼联的“鱼缸”还有延迟效应,周末联赛时还没彻底换水,周中欧冠才彻底脱胎换骨?

图片

非也。周末意甲联赛对米兰,红黑军团虽然进攻端仍然需要普利西奇等核心球员的个人灵光闪现,但是防守端已经在防守大师阿莱格里的调教下有所进步。即便60分钟不到就被罚下一人,但是米兰依旧三军用命,运气也足够在线,硬着头皮没有丢掉第二个球。不管是霍伊伦德,还是替补登场的洛伦佐-卢卡等,最终都被淹没在了红黑人海中。但是周中的欧冠,对阵年龄较小、打法较为激进的葡萄牙体育,霍伊伦德自然有更大的空间去驰骋。

毫无疑问,相比于在曼联,霍伊伦德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竞技表现都有所提升,这与转会离开不无关系。但是除了“是否离开曼联”这一变量之外,球队的体系打法、对阵双方的强弱差距,都是重要的变量。这些变化,远不是一句“鱼缸”所能概括的。况且霍伊伦德周末碌碌无为时,“鱼缸论”偃旗息鼓;周中进球之后,“鱼缸论”甚嚣尘上,这种不同的解释逻辑,何尝不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图片

意识到这种偏差的存在,就能进一步发现,也并非脱离“鱼缸”的都是活鱼。桑乔租借在多特时有回暖趋势,但是在切尔西表现平庸,甚至对方宁可赔钱毁约不买断。甚至追溯的更久远一点,与曼联闹到横眉冷对的博格巴如愿以偿的回到了尤文图斯,但是不仅不复当年之勇,甚至还因为禁药风波坐了球监。这些“死鱼”,明显不会纳入“鱼缸论”的讨论范畴。

【逆向思考,曼联问题在于用材购材】

最近几年曼联成绩糟糕,当然需要反思,但是这种反思不能笼统的概括成一无是处、推倒重来,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分析,只会带来新一个混乱的周期。霍伊伦德回到龙兴之地意甲之后状态回暖,安东尼在皇家贝蒂斯化身“圆神”,至少可以说明,曼联选材点将的眼光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糟糕。如果一个球员能作为主力中锋占据意甲榜首,或者作为战术核心杀进欧协联决赛,那他也的确是够得上被曼联这个级别的球队选中的。

图片

问题出在哪里?首先是对人员的定位与使用。霍伊伦德21岁时转会至曼联,当时红魔已经驱逐了C罗,也没有买断维格霍斯特,除了已经有开摆迹象的马夏尔,就只有霍伊伦德一个中锋。21岁的球员,即便是初露头角,也应该是循序渐进,一点点积累经验与信心的年纪,而不应该骤然赋予重任,成为曼联这个级别的球队攻城拔寨的绝对核心。沧海横流的确能显出英雄本色,但是也有很多人能力并不差,但是会被这骤然而来的压力所压垮。

另一个问题,就是曼联为球员支付的溢价实在太高。即便是在曼联度过了2个碌碌无为的赛季,霍伊伦德依旧具备一定的保值性——今夏米兰、那不勒斯先后求购,两家都开出了租借加4000万欧元买断的报价,如果进入欧冠则转为强制买断。最后球员不愿意陪着米兰单线作战,而是选择有欧冠踢的那不勒斯,算上租借费,明年夏天一共可以在丹麦人身上回收超过5000万欧元。

图片

从财务平衡的角度来看,如果以5000万释出霍伊伦德属于小赚,因为球员的摊销残值还剩4000万出头;但是参考接近8000万欧元的进货价,曼联赔了接近3000万,也的确肉疼。换言之,曼联当年为了得到球员的溢价实在高昂。假如将霍伊伦德的进货价控制在6000万上下,用了2年无法适应,先租后买以5000万送走,平卖或者小亏收场,可能就不会招来这么大的争议;甚至还可以进一步补充奖金或者分成条款,在未来彻底收回这笔投资。

但是接近8000万欧元的进价,严重压缩了曼联的容错空间。除非霍伊伦德踢出顶级水平,否则这笔交易大概率是以亏钱告终。可是重金转会费也意味着曼联无论谁在帅位上,都必须坚持使用丹麦人,这就陷入了死循环——坚持用但是踢不好、踢不好所以降身价、降身价所以要坚持用以求回本。“鱼缸论”的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曼联反思从签约到培养的整个流程,避免真的出现类似于“鱼缸”的环境,也是必要的。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