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尔斯炮轰拉什福德,折射曼联复杂现状与球迷复杂情绪
保罗·斯科尔斯不会声称自己能代表任何人发声。
过去,他几乎从不为自己发声,包括马特·斯特德在内的一些人,或许对这位前中场球员的“沉默期”还有些怀念。
尽管斯科尔斯最近的言论在一些人看来并不受欢迎,但他简洁地概括了许多曼联球迷对另一位前队内英雄(拉什福德)的看法。
斯科尔斯称拉什福德在老特拉福德生涯末期表现不佳、态度消极、不够努力,是“耻辱”。
斯科尔斯此时发表这番言论,恰好是在他推出新播客之际。也许这只是斯科尔斯精心炮制的一句愤世嫉俗的吸睛之语,意在扩大平台影响力,而非传达什么信息。
但不管他的话有多夸张,肯定有很多人看到拉什福德“场上漫步、不思进取”后,会认同他的观点。
如果拉什福德真的要离开曼联,那他本应被众人高举着抬出老特拉福德球场。
这位从青训营走出的球员,曾是家乡的英雄,后来又因给饥饿的孩子提供食物、让保守党头疼不已而成为全国的瑰宝。
而拉什福德和他从小效力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变得如此糟糕,很多人都有责任。
斯特德正确地指责了曼联,称其为一家“支离破碎的俱乐部”,拥有“腐朽的文化”。他说得没错。
要知道,与斯科尔斯时代相比,拉什福德时期的曼联简直是一团糟。但在某种程度上,个人也必须承担责任,而不能仅仅把失败归咎于弗格森爵士退休后那个神秘而毁灭性的“诅咒”。
理所当然地,人们会批评董事会,也会质疑教练。那球员呢?他们也受到了指责,主要是因为他们不配给斯科尔斯、巴特、基恩、贝克汉姆、内维尔这些传奇球星提鞋。
如今曼联队中的很多人,被提拔到了超出他们水平的职位,也超越了他们的极限,与前辈们一比,就显得黯淡无光。
但那些有能力追随前辈脚步的天才球员呢?那些从小就认为“曼联之道”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球员呢?
拉什福德就是少数几个两者兼具的球员之一。看到俱乐部变成这样,他肯定很痛心,但与球迷不同,他有能力引领变革。青训球员得到的额外爱戴,也伴随着维护前辈所定标准的责任。
然而,正如斯科尔斯所说,拉什福德“放弃了曼联”。不管他是否感到沮丧,证据都指向了这一结论。
18个多月来,拉什福德的行为和态度都表明,他逐渐对自己的俱乐部失去了信心。他多次违反纪律,肢体语言也显得满不在乎……在亨利·温特在X平台上发帖之前,这一切就早已有迹可循。
去年11月,阿莫林上任时,给人留下“敷衍了事”印象的肯定不止拉什福德一人。
球员们的糟糕表现激起了球迷们的愤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桑乔和加纳乔。但这些面孔很快就被遗忘了。而对拉什福德的失望和遗憾,却挥之不去。
毫无疑问,人们对他的期望更高。考虑到拉什福德的血统和他是俱乐部收入最高的球员之一,这也不难理解。
但最终,他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这种态度引发了一些人的同情,一些人的怨恨,但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位曾经的本地英雄都持冷漠态度。
“我真的很难为他感到高兴,”斯科尔斯说,这一立场激怒了斯特德和其他一些人。其中包括《i报》的皮特·霍尔(Pete Hall),他写道,斯科尔斯对拉什福德的批评以及之前围绕拉什福德的言论,都构成了“欺凌”。
了解皮特的人都知道,他是真心这么认为的。考虑到他倾向于支持曼联,这也表明,人们对拉什福德的看法并不一致。
右翼媒体曾试图在拉什福德发起让曼联球迷深感自豪的公益活动时抹黑他,那才是欺凌。
而指出他作为足球运动员(他可是获得了俱乐部历史上最高薪合同之一的球员)的表现严重下滑,则不是。
因此,很多老特拉福德的球迷都会认同斯科尔斯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这是一种合理的反应,甚至可以说是人之常情。
只有最心怀怨恨的人,才会对拉什福德在巴塞罗那的失败感到满意,但曼联球迷也不应该因为拉什福德选择对老特拉福德漠不关心的道路,就觉得自己应该在诺坎普为他加油助威。
拉什福德上周在欧冠对阵纽卡斯尔时的那脚惊天射门,肯定让很多曼彻斯特人翻了个白眼。
因为曼联球迷比任何人都清楚拉什福德有能力踢出这样的精彩瞬间,他们自己也亲眼见证过很多次。但当接下来传出相关消息时,他们的白眼肯定翻得更厉害了。在巴塞罗那开局不利的情况下,拉什福德在圣詹姆斯公园球场梅开二度,但下一场比赛日,他却迟到了,据说迟到了两分钟。
迟到程度其实并不重要,尤其是当这成为一种行为模式时。
当你毫无疑问地“晋升”到巴塞罗那这样声名显赫的俱乐部,而新教练、队友和球迷都还在对你进行评判时,他竟然没想到要早上9点到,而是卡着9点30分的点,结果还迟到了,这实在令人失望。
这很令人失望,但也不再令人惊讶。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斯科尔斯和其他很多人,都对拉什福德离开曼联时的冷漠态度报以同样的冷漠。

